金秋丹桂香,侨中教研忙。为发挥省义务教育教改示范校、泉州市学科课程改革基地建设学校的示范辐射作用,探索“双减”条件下课堂教学的提质增效,助力教师队伍专业成长,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均衡发展。2022年10月10日至12日,我校举办主题为“聚焦‘双减’提质增效、五育并举全面育人”的南安市级教学开放周观摩研讨活动。来自泉州一中、泉州城东中学、华侨中学教研片区兄弟学校的老师共100多人次参加了公开周听、评课研讨活动。10月11日下午,华侨中学洪奕迅校长为高一1班学生开设“五育并举、融合育人”的主题班会。在轻松融洽的氛围中,洪校长引用毛主席的《沁园春·长沙》《咏蛙》来引领同学们要有人生大格局、远目标,深入分析高中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并给出解决方向与建议。希望大家能够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用实际行动去塑造自己美丽的人生。10月11日下午,华侨中学傅俊玉老师开设以《宋元时期泉州的海外贸易对泉州文化的影响》为例的研究性学习活动课。她以泉州申遗宣传片导入,围绕宋元时期泉州的海外贸易主题线索,引导学⽣动⼿实践,⾃主探索,合作交流,逐步掌握研究性学习方法。傅老师通过展示22个具有鲜明的海上贸易和东西方文明交融特征的古迹遗址图片及解说词,激发学生研究学习兴趣,要求学生当堂写出相关的课题,并讲解如何进行研究和总结归纳。本堂课既让学生掌握了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又使学生感受泉州世界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培养了学生爱国爱乡的情感。10月11日下午,华侨中学李秀轻老师开设校本课程《趣味哲学》公开课。本节课以“趣”为线索,使学生在品满满哲学趣味中,悟深深哲学道理。“以趣引题,兴味盎然”,以歌曲《哲学有点甜》导入新课,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使学生保持兴味盎然。“以趣言理,深入浅出”,师生共同分享、讨论趣味哲学小故事,在理性思辨中感悟哲学道理,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以趣结尾,余音缭绕”,最后学生结合本课所学哲理畅想未来、并以习近平总书记精彩讲话小结,升华主题,拓展本课深度。 10月11日上午,新侨中学王婉珠老师和华侨中学黄源新老师分别就高二年选择性必修上册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进行同课异构教学展示。王老师注重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对本词中苏轼对王弗的深沉思念之情作深入分析,着重让学生在朗读与思考中体味词作情感,让人印象深刻。黄老师以学生表演导入新课,着重让学生明白爱是要双向奔赴的,并以此为主线,阐释词作的情感与对写法的运用,在教学中注重与学生互动,突出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积极探索问题,注重能力培养。

10月11日下午,华侨中学王志顺老师与高三年5班的同学一起复习了《空间几何体的外接球》。王老师先是复习了球的表面积公式和长方体的外接球,接着就能否补形成长方体、如何补形成长方体进行展开,一步步推广到一般形式的空间几何体外接球。通过希沃平台,geogebra等软件展示图形的形成与分析,让学生对空间几何体的外接球有了更为直观的理解,也对各种模型也了更深的体会。


10月11日上午,柳南中学张素燕老师开设了八年级英语《Unit3 Topic1 SectionA》。张老师这节课注重学生听、说、读、写各种技能的培养,有效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准确地把握设疑方向,巧妙设置问题,创设情景让学生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学习中,教学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作业分层次布置,整堂课下来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关注。
10月10日下午,华侨中学黄少坤老师执教的九年级上册《Unit3Topic2SectionA》。黄老师围绕“双减”和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实践中运用、在迁移中创新。黄老师大胆创新,重新整合教材,使课堂连贯流畅,将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中,创设直观情境,以任务为载体架构课堂,成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10月10号上午,华侨中学许冰老师开设《一轮专题复习——天体运动与人造卫星》公开课。首先通过天问探测器、墨子号科学实验卫星、天宫空间站等视频、分类小游戏的活动形式,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通过情景、典型例题构建物理模型,再应用物理模型分析解题的思路,帮助学生掌握“天体运动与人造卫星”运行的模型--匀速圆周运动。教学内容层层推进,整节课教学效果好。10月11上午,华侨中学陈清波老师开设高三一轮复习《微专题—共价键与空间构型》公开课。本课教学目标明确,老师讲解分析重点、难点透彻,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实现宏观辩识和微观探析的统一,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导学案的课堂习题体现层次性,训练方法得当,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和化学素养的形成。
10月10日下午,华侨中学童清榆老师开设了一节《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氨基酸》公开课。童老师语言表达清晰,重视知识点的形成过程。首先以新型手术缝合线作为情境,紧紧围绕教学目标,通过层层设问的形式,学生板演、小组交流探究,学生发言、情感升华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其次,童老师采用卡通片道具对氨基酸结构进行构建,在师生互动中发现学生知识的薄弱点,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做到学以致用,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10月11号上午,华侨中学甘佳阳老师和新侨中学潘惠琴老师分别就《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展开同课异构。
甘老师围绕“坚定自信,实现中国梦”总议题,以寻梦、追梦、圆梦三个分议题展开教学过程,让学生围绕议题讨论、分析、体验、感悟,自主构建知识、发展能力、内生素养。在教学过程中,佳阳老师以学生的梦想为例引趣,以小见大导课,授课时积极引导学生启思学理,最后小结以青春之名义让学生宣誓,升华了情感,展现青春与梦想的力量。潘老师以“如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总议题,下设三个分议题:雄关漫道真如铁,同心共筑中国梦;人间正道是沧桑,牢记初心和使命;长风破浪会有时,逐梦开启新征程。遵循“议题引领——学生探究——总结提升”的顺序,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大胆自主探索,自由抢答,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体现了新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落实了政治学科核心素养,让学生在探究、体验、感悟中学习成长。
10月12日上午,华侨中学黄幼清老师开设一轮复习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采用单元主题式复习教学,提炼单元主题,提纲挈领,统摄全课。基于一轮复习的学习要求,深入细节,精耕细作,在夯实基础的同时,灵活运用教材的功能性栏目进行知识的拓展与深化,与学生共同探讨,在讨论中强化学生对历史概念的准确理解。在学生已有知识储备的基础上,与学生进行知识体系的建构,建立历史事件之间的逻辑联系,取得良好的复习效果。
10月10日上午,华侨中学林宝建老师开设地理课《大洲与大洋》。本节课课堂教学各环节安排合理流畅,重点知识与技能通过情景创设,理解点拨到位,并有相应的练习进行巩固强化。把“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贯穿课堂始终,使课堂达到“三动”:动口,动手,动脑;“四活”:用活教材,盘活课堂,激活思维,学活知识。
10月11日上午,华侨中学林金波老师开设《分析设计的一般原则》公开课。该课通过开瓶器的实用性为切入点引入新课,以开瓶器的创意设计为载体来展开教学的主线,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讨论和分析,从设计者的角度来认识设计的一般过程与原则,掌握相应的设计方法和思想。课堂中利用多媒体课件,以典型案例作为补充、拓展和深化,最后让学生动手设计并制作开瓶器模型并予以展示说明,通过思考、讨论、交流、评价,使学生形成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拓展,课堂上师生互动融洽,教学效果好。 
10月11曰下午,华侨中学王奕丹老师执教初三9班体育研讨课《篮球运球绕杆技术》。篮球运球绕杆是体育中考项目。在王老师主导作用的充分发挥下,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凸显,学生的练习热情高,练习积极性高,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学生的生理、心理得到一定锻炼,很好的达成教学目标。本节课最大特色不仅使学生锻炼了体能,学习了技能,还发展了学生团结协作、吃苦耐劳的精神。
10月12号上午,华侨中学洪诗吟老师开设音乐公开课《电声乐队》。本节课首先通过让学生观看视频片段的方式引导他们对比不同乐器的演奏效果;再通过展示大量美丽的图片、清晰的音像、演出现场资料,激发学生对电声音乐的热情。然后在欣赏《动物世界》的过程中,学生的情感与作品的内涵产生了共鸣,体现了音乐课程的表现与社会交往价值;最后,经过学生的探究、总结,培养了学生的良好音乐欣赏习惯,展现了新课改对学生情感、知识和技能多方面的培养理念。
本次教学公开周开设有省、市级名师示范课、省义务教育教改实验课、教学名师跨校借班授课、同课异构研讨课、主题班会、校本课程、研究性学习等,课堂精彩纷呈,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各校的老师们在彼此交流中碰撞出新的思维火花,在研讨中共同分享教育智慧,积极贯彻落实“双减”政策,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相信通过本次教学开放周的研讨活动,片区各学校的教学质量都将在切磋中携手共进,得到新的跃升。

文字:姚继承
编辑:刘力东 黄衍州
审核:郑振隆 郑小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