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南安市初中生物刘文乾名师工作室省级课题《初中生物课堂“问题导学法”实践研究》研讨活动在华侨中学举行。南安市华侨中学和南安市初中生物刘文乾名师工作室携手搭建交流合作平台,为深入推进“课堂问题导学”,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华侨中学陈剑萍老师以问题导学法和生成式教学法的教学策略执教了《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观摩课。本节课,陈老师借助多媒体创设丰富的真实情景,通过精心设置环环相扣的问题串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得新知;小组合作探究建立食物网的活动是本节课的一大亮点,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程理念;通过以解决为导向,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探究精神。此外,陈老师通过丰富的资料,润物细无声地渗透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理念,是一堂精彩而丰富的生物课。首先,华侨中学洪奕迅校长欢迎与会工作室及课题组的老师莅临本校研讨交流,希望大家对我校的教研工作多提建议,并期待通过加强校际教学交流研讨,共同促进共同成长。随后,工作室领衔人及省级课题负责人刘文乾老师组织评课研讨。先由授课教师陈剑萍老师做教学后的反思,接着与会老师们对本节课的亮点及不足各抒己见,谈了自己的收获并提出宝贵的建议,老师们在研讨交流过程中相互切磋,共同提高,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最后,刘文乾老师对课例研讨进行总结,鼓励与会老师们以本节课为学习方向,在今后的教学中努力做到以下几点:1.大胆地对教材内容进行创造性地改编,跳出教材的束缚,以新课标的核心素养和大概念为指引,活用教材善用教材。2.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多个感官,让学生真正地“动”起来,从而获得新知。3.认真研读课标,充分挖掘概念的内涵,并拓展其外延。刘文乾老师组织工作室成员研读2022版《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鼓励老师们要加强学习,深刻解读课标中的9个大概念,25个重要概念,88个次位概念,并强调在今后的教学中老师们应当以《课程标准》为教学的统领,争当课改中的先锋。
教无涯,研不止。此次的交流活动,通过教学观摩、课后研讨、课标解读等环节,引导教师从实践中学习,在反思中成长,提高了与会教师的专业水平。

图:黄晓冰 文:陈剑萍
编辑:刘力东 黄衍州
审核:郑振隆 郑小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