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泉州市西门外丰州镇侨中路345号 邮编:362333
电话:0595-86781220 Email:nahqzx@126.com
福建省南安市华侨中学 www.nahqzx.com
Copyright 福建省南安市华侨中学网络中心
备案号:闽ICP备20012308号
2018届理综化学应试策略
南安华侨中学 陈清波
本论文发表在《成功》2018年第11期
高考应试是考生知识和能力的竟争,也是心理素质、解题策略与技巧的竞争。为了尽可能减少非知识性因素而失分,我们应提醒学生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树立信心,克服怯场
信心是成功的一半,没有信心就没有希望,信心不足就会临场心慌意乱,影响自已应有水平的发挥。所以拿到试卷后应先粗略看一遍试题,做到心中有数,对试题的难易不必在意。从整体来看:我难你也难,你易我也易。纵观近几年高考试题,多数题目并不比平时练习的题目难,也并不都是新题,有好多题目都是我们平时练习过的知识或熟题略加改造而成,如果平时训练的题目多数都会做,那么要坚信在高考中一定能考出好成绩。
二.合理把握时间,尽量延长有效时间
近几年高考题的卷面编排是以送分题开始,逐渐增大难度,但难易题目也可能是波浪形布局,最难的题目不一定在最后。这也是对学生能力品质的考查,只有处变不惊、遇难不乱,科学灵活地运筹时间,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多做题多得分。应做到如下两点:
1.遇难而过(暂且放过),待会做的题目做完后再回头思考。有时也会对平时很熟的知识,因一时难以想起而突然卡壳,此时不要急于求成,要暂时放过也许在做完后面的题后突然从记忆中冒出来。否则会越想越急,越急越记不起来,最后因小失大。
2.对于"选择"、"填空"两种题型里涉及的计算问题,其中多有巧解、妙算,注意广开思路,少走弯路,少做无用功,以增加有效时间。
三、获取高分秘笈
1审题
(1) 学生拿到试卷后,可先浏览试卷,大致估计哪些题熟悉易做,哪些题生疏难做。
(2) 看清题目要求。比如做选择题,就要看清是选正确的还是选不正确的,是选单项还是选多项。
(3)看清题目本身。要确实弄清楚每道题的题意,搞清楚题目给予的条件和要求。因为考试要求可能与自己的答题习惯有所不同。要特别注意题目的隐含条件。考生应从题目的文字叙述,或从给出的示意图中去挖掘隐含条件,才能准确地解决问题。要记住课题,在头脑中保持课题清晰,完整的印象。不能瞎子摸象,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4) 尽量减少失误,力争多得分数。纵观历次考试,因失误而失去的分数平均在5--10分左右,有的甚至更多,若能克服失误,在有效的时间内把会做的题目都做出来,这就是很大的进步。通常易失误的方面有如下几点:
①要善于在题目的问题中抓住关键字,通常出现如下词:正确与错误、大与小、强与弱、能与否,由强到弱或由弱到强,名称与符号,分子式与结构简式,化学方程式与离子方程式等,由于不注意上述词语,就有可能造成失分。
②注意各量的单位物质的量浓度(mol/L),摩尔质量(g/mol),溶解度(g)、电离度(a%)、百分数、浓度互换时的体积易错等。
③题目中隐含性的限制条件如(1)酸性的无色透明溶液,(2)PH=0的溶液(3)水电离出的[OH-]=10-14mol/L的溶液等
④ 注意常见符号的应用如"=",可逆符号、"+Q"、"-Q"、沉淀、气体符号,电荷与价标、写电子式时"[ ]"的应用、物质的聚集状态、特殊的反应条件等等。
⑤实验填空题或简答题,注意文字要准确。(1)不要用错别字:如饱和与饱合、浑浊与混浊、脂与酯、铵与氨、坩与甘、蘸与粘、蓝与兰、褪与退、溶与熔、戊与戌、催与崔、苯与笨等。(2)不用俗语:如a、打开分液漏斗的开关(活塞),b、将气体通进(入)盛溴水的洗气瓶,c、酸遇石蕊变红色(酸使石蕊呈红色)d、气体走掉(逸出)等。
2答题 理清解题思路 规范答题习惯
审题是解题的前提和关键,而解题的落点是用简练的化学语言(专用语),完整、严谨、科学、规范、无歧义的将问题表述清楚,这往往是提高高考化学填空题成绩的有效途径。
在答题过程中应当严格按照题目要求规范答题,落笔之前,应看清要求,书写注意规范严谨:
此外,解题中还须注意的一些问题有:①不要忽略体积变化(加倍、减半等)对溶液中粒子的浓度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②所填空白区域的大小与应填入内容之间的关系③注意角标的处理(如pH计算时的H2SO4、配平时的K2Cr2O7等) ④题目中所给或所求数据是物质的量(n)还是物质的量浓度(c)等⑤有机物的结构简式的书写(原子的连接和H原子数) ⑥有效数字问题
3攻克难题
高考中遇到疑难题是正常现象。如遇这种情况,一要冷静对待,不必紧张。学生应该知道感到棘手的,别人未必不费功夫。二是暂时放下,迂回包抄。有的学生可能在开头或中间就遇到难点,这时就应暂且将难题记下,跳过去先抢易做可得的考分,然后视时间多少,再回过头来收拾疑难题。高考分数多一分,人生道路便不同,因此,能否突破难题至关重要。同时考虑到每位考生的机会都是均等的,要难,大家难;要易,大家易。这样一想,考题再难也不足畏惧了。在思路上可以这样考虑:分析这道题难在哪里?命题意图是什么?存在哪些已知条件、隐含条件?有哪些依存、制约关系? 有哪些概念、原理、公式、定理可用来解题?对于“从不相识者”,应设法转化为已相识的问题;对于较难的综合题,要设法“化整为零”,各个击破。还要全方位、多角度地考虑问题,运用联系的观点,上挂下联,瞻前顾后,左顾右盼。不要只集中在一点、一个方向或一个小范围,千方百计地去寻找解题的切入口。这样通过多方向思维,逐步分析,寻找突破口,然后大胆切入,会一点就答一点。如果时间已来不及而又顿悟了结论,可尽快将关键步骤、结果简答于卷面,抢得分数。
解难题,步骤不能过于简单。判卷按步骤给分,最后的结果正确与否,一般不影响某些正确的步骤得分,所以学生在解题时步骤一定要写全,即使没法全部解出难题也可将其中比较容易的步骤写出来,拿1分是1分。
4检查
高考中,主动安排时间检查答题卡是保证考试成功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防漏补遗,去伪存真的过程,尤其是考生如采用灵活的答题顺序,更应该与最后检查结合起来。同时,为了提高检验时间,检验宜“以粗为主”,“粗细结合”。“粗检验”着重检查解题过程与解题结果的合理化。“细检查”则要检查运算结果的正确性。
需要强调的是,检查时不要轻率地改动原来的答案。一般来说,在模棱两可、不能对知识作正确回忆,而且自己也无法进行检验与推导的时候,宁可相信第一次的答案是对的。
最后要求学生高考是分秒必争、分分计较的考试,未发出考试终止信号,即使答题和检查完毕,也不要急于交卷;应再次复查答卷,推敲答案,做必要的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