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泉州市西门外丰州镇侨中路345号 邮编:362333
电话:0595-86781220 Email:nahqzx@126.com
福建省南安市华侨中学 www.nahqzx.com
Copyright 福建省南安市华侨中学网络中心
备案号:闽ICP备20012308号
语文课堂教学如何吹进素质教育之风
福建南安华侨中学 王燎原
本论文发表在《课外语文》2016.13期
走进21世纪,世界各国都在考虑未来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在这个大背景下,各国基础教育改革的热潮下不断兴起并进一步深化。人们开始反思:在日新月异的变幻的世界中,我们的教育需要教给学生什么东西?将用什么样的方法来教育新世纪一代?作为泱泱大国教育大户的中华民族,也与时俱进不断探索教育改革新方向。国家教育的权威人士认为:21世纪既是信息时代,也是知识时代。为了迎接新世纪技术革命的挑战,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的需要,都必须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及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呢?
一:把思想教育贯彻于语文教学活动中;提高学生素质,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不但要向学生传授语文基础知识,还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爱国热情,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品质,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更应注重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使学生的素质与现代化高速发展的社会相适应。作为语文教师,要提高学生素质,首先要提高自身素质,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探索出一条科学的、系统的适合学生实际的语文教学方法。教师要把思想教育贯彻于整个教学活动之中。例如教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文,教师要重点抓住周恩来少年时的言行举止思想性格进行教学,突出少年周恩来的优秀品质及远大抱负,通过周恩来少年时代立下的远大志向——“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思想感染学生,启发学生,从而唤起学生热爱祖国,发奋读书的激情,学生有了学习的动力,就会明确学习的目的,就会把学习语文与国家命运,与自己的终身利益联系起来。再如教学《鲁迅自传》更要抓住鲁迅先生“弃医从文”这一重大转变为契机,启发学生深刻地认识到:“一个人的奋斗目标应该与祖国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心中要时时刻刻装有国家与民族”。经过这些感人肺腑文章学习,学生爱国激情就会点燃迸发。这样,学生学好语文的兴趣就会被充分调动起来了。
二:改革课堂教学理念方式,全面高效实施素质教育素质。
素质教育是相对于应试教育的一种新型教育。我们之所以要大力提高素质教育,在于它把人的全面发展和充分挖掘人的发展潜力作为自己的培养目标,这就一改过去应试教育只重分数不求能力的片面性,避免了“高分低能”“低分无能”等怪异现象的出现,显示了它无以伦比的优越性。可以说,素质教育才是培养人的教育,它符合人的身心健康发展规律。尊重人的个性差异,是先把人培养成“人”;然后才是“人才”,而不是片面地选拔“人才”,那么语文教师如何改进课堂教学,推行素质教育呢?
1;营造好课堂气氛:语文课堂教学很在乎气氛。气氛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一个博学多闻,宽容,幽默的语文老师,往往很懂得良性的课堂气氛对于培养学生素质所起的潜移默化的作用。他那极具亲和力的生动的语言和大方得体的表情动作,能使学生精神抖擞,注意力集中,在课堂形成一种宽松,和谐,鲜活的氛围。而这种氛围极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他们勤于思考,积极想像的习惯,久而久之,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对生活的理解,对自身人格的塑造自然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长进。相反地,无视课堂气氛的营造不讲究教学艺术,常常易出尴尬的局面,时间一长学生哪有兴趣可言,别说上课是一种享受,单那紧张乏味的课堂气氛就叫人吃不消。
2:教学内容及方法的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的内容是一个“例子”,其中不乏名家名作。然而,不管其名气多大,终究还只是一个例子。教师认识到这一点,讲课时就可避免面面俱到,强塞强灌。笔者认为,真正好的课堂教学,一定是概括实际情况,在内容上大胆取舍,精讲精练,在方法上灵活运用,举重若轻,达到课堂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最优化。显然这种就要求教师具有相当强的思维判断能力和新巧灵活的应变能力。比如教授《离骚》这一篇课文时,在分析其思想内涵的时候,我就设计一场辩论会,辩论主题是“屈原该不该跳汨罗江殉情?”把班级分为正方与反方两组;一二组为正方,三四组为反方,并布置学生课前上网查阅资料,结合课文内容双方进行辩论,同学们各抒己见,纷纷发表自己见解,最后再评出“最佳答辩手”这样一节课下来,已几乎吃透了全文的内涵,更锻炼了学生的思维概括能力和心理素质,可谓一课多得。
3:学生“闪光点“的发现与引导。在语文教学中,优秀的教师总是不但课讲得精彩,而且很有“人情味”。他们与学生的心理距离很近,以至于经常能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加以鼓励和引导。所谓“闪光点”,比如,在回答问题时,能够自圆其说的;在讨论问题时,能畅抒己见的;在发挥想象时,能新颖独特的。这些都是学生难得的闪光点,尽管有时候可能略显稚拙,却不可视而不见。笔者有一学生,刚开始语文成绩一般,但头脑很特别,他在回答问题时常能人感到“意外”,记得有一次我提问:“《祝福》中祥林嫂是被谁“杀死”多数学生认为都是封建礼教和当时世态炎凉造成的,都从客观方面去寻找原因,而这位同学灵机一动,从主观方面阐述说:“是祥林嫂自己杀死自己,因为她太愚昧,太迷信,没有乐观自信心理,所以自戕,面对这么富有“光芒”的回答,我能无动于衷么?后来我对他多了一些关注,果然发现他的作文思路也很特别。在我的引导下,他的语文兴趣一下高涨,很取得了明显进步。
三:开展语文课外活动,开发学生综合素质。
在语文教学中,经常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不仅可以使学生增长知识,开拓视野,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如开展演讲比赛,答“记者”问,影视评论,灯谜制作等活动,都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开发学生素质,在开展活动前,教师应首先向学生讲清活动的重要性,要把现在的活动与将来的实际工作结合起来,特别是当今的经济活动,无论是将来当一名记者去采访,还是当一名老板去谈生意,如果不具有流畅应变的言语表达能力,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那怎么行呢?例如笔者在课外举行书法提高班,大部分同学都积极参与,书写能力大大提高,很大部分学生春节回家都可以帮人家写春联;举行“灯谜”欣赏制作,在一年一度桃源燕山“元宵猜谜”活动中,许多学生都捧回许多奖品,在开联欢会时,许多同学能脱口而出,灵机一动就制造出谜语,供人娱乐,由此可见,语文活动的确为学生提供了许多锻炼的机会,使他们树立了信心,也为学生学好语文起到了推动作用。
实行语文素质教育是时代的呼唤,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由于过去我们太执着于应试教育,才使得语文教学陷入了迷途。教师和学生也都受到了极大禁锢和损害。同样地,“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既然今天语文素质教育的曙光已经撕去了一角阴暗的天空,那么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去追求晴关万里的蓝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