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构建学校特色,推动质量提升,2011年工作总结

【日期:2018-06-28          阅读:11727          作者:linjh

 

构建学校特色   推动质量提升

                ——南安华侨中学特色教育小结

《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新课程标准也强调:学校办学要规范+特色,教师工作要称职+特点,学生成长要合格+特长。素质教育既要实现全面发展,更要突出特色发展,并以特色发展形成自己的教育特色。由此可见,学校特色教育是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是优化学校教育资源、均衡教育发展、丰富学校内涵、提升学校品位的重要举措。

学校特色教育是指,在先进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发挥自身的优势,所形成的独具个性的、符合教育规律的、区别于其他学校的办学模式。它涵盖学校的办学思想、办学目标、办学风格、学校管理、校园文化建设等诸方面,具有独特性、先进性、校本性、稳定性、长期性、发展性等原则,是学校办学目标、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学校办学经验成熟的表现。

我校创办于1956年,是一所环境幽美、效益显著的一级达标学校。办学五十多年来,我校在狠抓教育教学质量的同时,一刻也未曾停止过对特色教育的研究、探索与实践,构建特色,寻求突破,推动质量。经过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我校已逐渐在德育工作、科技创新、爱心助学、艺术教育等方面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办学经验,独具特色,初见成效。

一、开展特色德育,促进均衡发展。

党的十七大明确要求,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抓德育就是抓素质教育,抓德育就是抓教育质量。长期以来,我校始终把德育工作放在首要位置,坚持“既教书又育人”的办学理念,促进学生均衡发展,努力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校德育工作坚持“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指导思想,在抓紧抓好各项德育常规的同时,还能不断创新育人模式,推动质量提升。我校德育工作的亮点和特色最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生自律委员会的成立,一是《值日班制度》的实行。

2000年9月,学校经过充分的讨论之后,决定在原来学生会的基础上成立学生自律委员会,做为学生自管体系的新的载体。自律会的宗旨是:以生为本,自我管理。自律会下设六个部:督察部,主要负责学校纪律、卫生的检查工作;宿管部,主要负责宿舍卫生的检查、评比工作;希望工程部,主要负责学校爱心、公益工作;宣传部,主要负责校园广播、文学社、班刊评比等宣传方面的工作;文体部,主要负责组织部署学生课外文娱、体育活动;信息部,主要负责广播信息的采编及学习资料的搜集发放。自律会主席、副主席,各部部长、副部长由竞聘选举产生,工作人员由各部门自行招聘。学生自律委员会成立十年来,在政教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各司其职,扎实工作,努力创新,卓有成效,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对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落实,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做出了较大的贡献,深得全校师生及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好评与肯定。因工作出色,成绩显著,2006年我校的学生自律委员会被评为泉州市“优秀学生团体”。

2006年,我校在学生自律委员会的基础上,又适时推出了《值日班管理制度》,做为学生自管体系的有益尝试和有效补充。值日班主要有三大职责:一是文明礼仪示范劝导,要求轮值班级学生不仅要以身作则,讲文明,讲礼貌,还要对校园内个别不文明行为进行纠正劝导;二是校园保洁,督促各班卫生区打扫,清理校园卫生死角,保持校园整洁,环境幽雅;三是纪律监督,协助政教处对各班进行纪律常规监督、检查、评比。值日班制度的实行让校园变得更和谐,学生变得更文明,课堂教学更井然有序。我校因此于2008年6月被泉州市教育局评为“文明礼仪教育示范校”,我校德育课题“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文明礼仪教育探究”被确立为泉州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研究课题。2009年4月,南安市文明礼仪现场会在我校召开,全体与会人员高度赞扬我校独具特色的德育工作体系和文明礼仪教育。2011年10月厦门二中部分德育工作者到我校交流学校德育工作,对我校独具特色的德育工作体系和文明礼仪教育赞不绝口。

综观我校以学生自律委员会和值日班制度为代表的德育工作体系,一种理念贯穿始终,那就是“以人为本”、“以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不论是早期的学生会,还是现在的自律会、值日班,以及学校德育工作的方方面面,我校始终把这一理念当成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积极倡导学生自觉、自律、自管,为学生搭建锻炼自我、挑战自我、展示自我的舞台,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长期的德育实践证明,我校已逐步摸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德育之路,为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二、打造科技品牌,推进素质教育。

没有创新的民族是没有生命的民族。新的时代也需要具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型人才。因此,一直以来,我校把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做为推进素质教育、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内容,不断进行有益的尝试和探索。经过多年的努力,我校已逐步趟出一条富有特色的科技创新实践教育之路。

我校的科技创新实践教育开展早,连续性好,形成长期的稳定性。早在六、七十年代,我校的科技课外活动就已十分活跃,开展各式各样的科技兴趣小组活动,如地震观测、天文观测、食用菌栽培、果树栽培等。八十年代我校“三小(小制作、小发明、小创造)”活动如火如荼,在泉州市、南安县已小有名气,并多次承担科技夏令营活动。九十年代是我校科技活动的一个鼎盛时期,以“三模一电(汽车模型、航海模型、航空航天模型、无线电)”为代表的科技活动,水平高,获奖多,在全省及至全国均享有盛誉。进入二十一世纪,我校把目光瞄准奥赛和创新大赛,已初见成效,正在酝酿新一轮的爆发。2009年11月,我校在办学经费较为紧张的情况下,投入四万多元建立“机器人工作室”,为学校科技创新实践教育活动搭建了又一个良好的平台。2010年组队参加省机器人大赛获得2个三等奖,2011年获得1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

我校的科技创新实践教育体制好,措施得当,管理到位,具有鲜明的独特性。我校长期重视科技创新教育活动,专门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并设有专人负责。学校成立科普协会,下设多个专业协会或研究会,开展丰富多彩的兴趣小组和课外活动,从98年至今已成功举办了十四届的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成为我校科技文化活动成果展示的大舞台。我校注重高素质科技辅导员队伍的建设,用专业发展引领人,用目标激励人,用机制凝聚人。目前,我校已拥有一支由获得国家专利教师、全国优秀科技辅导员、省市优秀科技辅导员组成的高素质的科技辅导员队伍,他们在学校科技创新教育中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

我校科技创新实践教育硕果累累,成绩蜚然,彰显出优于他人的先进性和示范性。据统计,2000年以来,我校学生参加科技创新竞赛共获得国家级奖项50个,省级奖项225个,泉州市级奖项526个;学校先后获得“全国中学实践教育活动先进学校”等三个国家级集体荣誉,“福建省科技教育先进单位”等五个省级集体荣誉;中国教育报、福建教育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先后多次对我校科技教育活动做了专题报道,肯定这是一条富有特色的素质教育之路;至今已先后有60多所兄弟学校来我校参观考察,充分展示了我校科技创新教育的显著成效,发挥了良好的示范和辐射作用。

科技创新教育活动获奖情况一览表

时间

国家级

省级

市级

时间

国家级

省级

市级

2000

22

75

86

2004

2

12

63

2001

12

76

78

2005

2

14

86

2002

8

22

91

2006

3

15

55

2003

1

11

67

由此观之,我校的科技创新实践教育具有鲜明的长期性、稳定性、独特性、发展性、先进性和示范性,独具特色而又卓有成效,不仅激发了学生探索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科学的精神,锻炼了学生实践的能力、创造的能力,又扩大了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丰富了学校的内涵,提升了学校的品味,推动了学校素质教育深入开展,为学校的品牌战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三、实施爱心工程,关爱贫困学生。

每个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可是,每年都有部分学生因贫困而面临失学的困境。为了帮助贫困学生延续求学的梦想,我校提出“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困而失学”的奋斗目标,采取一系列措施,实施具有本校特色的爱心助学工程。一是设立爱心助学专项资金:学校每年从有限的办学经费中拨出7万元,作为爱心助学专项资金,全部用于帮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二是制订“1222”制度:将每年的十二月份第二周的星期二定为学校“爱心助学日”,在每年的这一天举行捐助仪式。三是建立奖、工、助、减等综合资助体系:设立奖学金,每学期奖励一次,侧重贫困学生;在校内食堂、小卖部为贫困学生找到利用课余时间勤工俭学的机会;为每位贫困生提供每月一百五十元的生活补助;减免贫困学生部分学杂费。四是开展“五一工程”:党员爱心献一点、教师工资挤一点、家长学生捐一点、校友总会出一点、希望工程部筹一点。首先,号召全体党员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尽自己的所能捐资助学,为学生排忧解难;第二,向全体教师、学生家长发出倡议,让所有的人都来参与这项爱心工程;第三,积极做好校董校友的联系沟通工作,争取校董校友的大力支持;第四,通过学生自律委员会希望工程部引导学生参加废品回收工作,将所回收的废品卖给收购站,筹集部分资金。08年,我校党员及教师为贫困学生捐款12720元、家长学生捐款19236.4元、学生会希望工程部捐款1万元、校友总会捐款4万元;09年,全校师生捐款3万元、校友总会捐款4万元,10年,全校师生捐款3万元、校友总会捐款4万元。这些款项全部用于资助贫困学生,有效缓解了贫困学生的燃眉之急,让他们得以继续完成学业。

我校爱心助学工作的扎实开展,不仅使众多贫困学生受益,也使助人为乐的美德在我校广泛流传,成为师生的一种自觉行动。被帮助的学生深切地感受到温暖的同时也意识到回报社会是一种义务,助人为乐和感恩践行使整个校园充满和谐与温情,文明行为蔚然成风。

另外,近年来,我校在体育、艺术工作方面也进行了一些探索,取得了一定成绩。从2001至2011年,每年学校男子篮球队参加南安市、泉州市各项比赛均能取得较好的名次和成绩,2011年获南安市第二名。2011年五月,我校学生男子足球队参加省中学生足球锦标赛,获得全省第五名的优异成绩;2011年8月,我校部分学生代表南安市参加泉州市中学生足球比赛,荣获泉州市第一名。

几年来,我校逐渐摸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艺术特长生培养之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我校学生参加各级各类专业竞赛、汇报演出成绩斐然;每年均有近二十位艺术类考生考入各级各类专业院校。2010年8月,在校董会董事长黄朝阳先生的大力支持下(50万元),学校组建了管玄乐队,为学生提供了又一个施展才华的平台。2011年9月我校学生管乐队获邀参加南安市教师节庆祝晚会演出,获得广泛好评。

综上所述,我校在特色教育探索的道路上,开展了一些实质性的工作,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取得了一定成绩,有力地推动了我校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探索永无止境,有些特色还须精雕细琢,做细做大;有些领域还须大胆创新,深入挖掘,形成特色。今后,我们将继续高举改革的大旗,开拓进取,锐意拼搏,构建特色,促进均衡,提升质量,树立形象,努力创设有利于学校发展、有利于教师发展、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良好环境,为学校教育质量的不断提升做出更大的努力。

南安市华侨中学

2011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