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泉州市西门外丰州镇侨中路345号 邮编:362333
电话:0595-86781220 Email:nahqzx@126.com
福建省南安市华侨中学 www.nahqzx.com
Copyright 福建省南安市华侨中学网络中心
备案号:闽ICP备20012308号
平稳过渡、迎接新征途
--探究初高中的化学教学衔接
南安市华侨中学 王幼琴
本论文发表在《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8.03
摘要:探索初高中化学科学习方法的衔接具有极强的实用意义,对高一学生快速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系统地掌握化学科的特点、培养化学学科思维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衔接 教材 差异 教学方法 承继 查缺补漏
六月中考硝烟才刚散尽,新的征途-----高中学习又即将开始了,高一学生对高中的学习既充满期待,也会心存疑惑:高中化学学习有什么特点?怎样才能学好高中化学呢?这也是高中化学老师马上就遇到的新问题,也是新考验。初中化学与高中化学一脉相承,内容由浅入深,既有联系,又有转折。高一学生往往停留在初中的学习方法上,导致学习事倍功半,适应性差。因此探索初高中化学科学习方法的衔接具有极强的实用意义,对高一学生快速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系统地掌握化学科的特点、培养化学学科思维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那么应该怎么样才能做好初高中化学教材的教学衔接呢?关键是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教学方法上的掌握。教师应力求为刚升入高中的同学铺平道路,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
一、教师应该先了解初高中教材的差异,了解初高中化学学科知识特点及初高中化学学科学习特点。
由于初三教材与现行的高中教材本身不配套,学生可能对化学产生畏惧心理,甚至而对化学的学习失去信心。另初中化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注重定性分析,以形象思维为主,从具体、直观的自然现象和实验入手建立化学概念和规律,使学生掌握一些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而高中除定性分析外,还有定量分析,在抽象思维基础上建立化学概念和规律,使学生主动地接受和自觉获取知识。
1.高中化学知识由“形象”到“抽象”。例如氧化还原反应,初中化学在研究CuO与H2反应时,通过演示实验,很形象地感知CuO失氧为Cu,H2得氧为H2O,从而以得氧失氧说建构了氧化还原概念。但高中化学却抽象到电子得失角度分析理解氧化还原反应,这是学生无法形象感知的.
2.高中化学知识由“现象”到“本质”。例如初中在讲授金属活泼顺序时,提出Na、K很活泼,高中化学在碱金属性质这一知识时,通过“Na与水反应剧烈”,这一现象入手,分析其本质原因,即Na最外层1个电子原子半径较大,故易失去电子,从而为元素周期律一章形成“位─构─性”的化学思维作好了本质的铺垫。
3.高中化学知识由“浅显”到“深入”。例如初中在讲授原子结构时,只涉及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以及原子结构示意图,而高中化学在原子结构这一知识点时,涉及了质子、中子、电子,以及原子的最外层电子通过得失、共用等方式形成化学键,进而形成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并深入理解化学变化的本质“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
因此高中化学教师十分有必要认真钻研教材,合理设计教法,尽快架起初高中学习的桥梁,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教学要求。
二、同时教师也应要了解到初中教材不利于与高中教材衔接的地方。
初中教材不强调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在内容编排上更注重于探究性思想的培养,这就不可避免地在知识架构的完整性方面有所不足,对一些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方法,大多让学生自主去探究、发现、并从中学习知识。
1.酸碱盐部分。高一的现行教材,第一章就涉及到氧化还原反应、电解质溶液、离子方程式等知识。而初三教材中对于“离子”的概念强调不多,并没有从结构上去强调酸性是由“H+”、碱性是由“OH-”决定的,使学生不能很好地辨别酸与酸性物质,碱与碱性物质,初中新教材同时又删去了电解质电离方程式的书写,而电离方程式又是写好离子方程式的基础。初中教材利用活动探究的方式对酸的性质和碱的性质进行学习,但归纳总结不够,使升入高中的学生会对酸的通性和碱的通性比较模糊,此时,应对酸、碱、盐等8种类别的物质之间相互反应等知识加以巩固,以利于高中教材中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板块的教学。
2.物质结构方面。新教材只提出了离子形成的过程和离子化合物的概念,而却没有涉及到共价化合物的概念,这对于学生理解结构决定性质不利,并且在高一教材里将直接用到共价化合物和共用电子对的概念。此时,应对相关的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进行补充。
3.把氢气的有关知识作为拓展性课题。初中教材把氢气的相关性质作为拓展性课题,而高一教材认为氢气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制备是初中化学必须熟练掌握的内容之一,这就造成了一个衔接上的断层。初中删去了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而高一第一章讲氧化剂与还原剂的时候,就是以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反应方程式为例讨论分析出:氢气是还原剂,氧化铜是氧化剂。
三、高中教师在化学教学中注意与初中化学教学方法的衔接。
1.初三教材中出现但不做要求,高中教材中没有出现但做要求的内容。 (1)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 。(2)同素异形体 。(3)用电子式表示物质的结构 。(4)两性化合物及典型两性氧化物 。在讲授这些内容时,应注意加以补充,以免让学生出现知识的空白点。
2.高—年时需对初中某些知识加深、完善 。(1)氧化一一还原反应。初中只从得、失氧观点简单的介绍有关氧化——还原反应,高一年则从化合价、升降,电子得、失观点即从本质上来介绍氧化——还原及应及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2)结构理论的初步知识:①初三只举例介绍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情况,高一年介绍了核外电子排布的三条规律,给出了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②初三没有“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简单例子,高一年却在此基础上介绍了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原于晶体的概念结构特征和物理性质等。
3.有关化学计算内容及方法的承继。
(1)有关溶解度的计算。初中只要求掌握一定温度下饱和和溶液中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解度三者之间的换算。但温度改变,溶解、结晶问题的计算是中学化学计算中的一个较为重要的类型。也是高考中常见的考点。在高一年时要适当补充。 (2)“量差”法的应用 。此法在中学基础计算中应用较广,初中阶段不要求学生掌握该法,在高—年要结合有关新课内容补充讲解使学生逐步掌握。
4.实验室制取常见气体。初中已学过O2、H2、CO2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并分别介绍其反应方程式,使用仪器装置等内容。高一年要结合Cl2、HCl、SO2、NH3等气体的实验室制法从反应原理;反应装置;收集方法;注意事项等四个方面对此加以归纳,并将之扩大为学习气体制法的一般方法。
高、初中教材衔接要注意把握时机和尺度,通过相关知织的衔接要让学生能从更高层次上来准确理解初中化学知识,要力求做到对今后学习化学有所帮助。
四、最后高中教师在化学教学中还应注意与初中化学教学方法的衔接。
1.通览教材、大纲 。教师要熟悉初中、高中教材,要研究大纲中对各部分知识的要求情况。
2.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对初高中学习密切相关的内容的掌握情况要心中有数,以便在复习中有针对性。
3.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科素养 。充分利用教材上的图表、演示实验、教学模型等直观材料,结合当前社会热点,让学生认识到化学与社会、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经济有着重要的联系,以此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如讲授《卤素》时,可介绍氯氟烃对臭氧层的破坏原理,让学生觉得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化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4.良好习惯的养成,能力的培养应自高一开始。良好习惯的养成可使学生受益终生,高一年时要注意学生阅读习惯,作业规范,实验规范等的教育和养成。
总之,因为高中化学教材与初中化学教材知识系统的较大差别,在衔接教学中,高中教师应对初中新教材的部分内容进行查漏补缺,并结合高中教学内容进行梳理、加深和拓宽。只有认真钻研教材和大纲,充分注意到初中教材中不利于高中教材衔接的地方,在相应的章节对在初中没有落实的知识点加以渗透巩固,并且要遵循高中化学学习特点,理性地开展学习活动,形成理性的学习方法和有效的学习能力,即可快速地适应初高中的转折,促使学生顺利地进入高中阶段学习,让学生在高中化学学习中继续感受到对自我的挑战和思维运动的乐趣!
参考文献:
1. 高中化学中队化学平衡原理的巧用研究[J] .赵雨泉.科技风.2017(24)
2. 浅谈高中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J].秦晟.当代化工研究.201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