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泉州市西门外丰州镇侨中路345号 邮编:362333
电话:0595-86781220 Email:nahqzx@126.com
福建省南安市华侨中学 www.nahqzx.com
Copyright 福建省南安市华侨中学网络中心
备案号:闽ICP备20012308号
“因材施教”作文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福建省南安市华侨中学 戴连生
(本论文发表于《教育》文摘版2017年12月第3卷)
关键词:作文课堂教学模式 因材施教 针对性
内容摘要:在作文课堂教学实践中,因材施教,既贴近学生实际,又关注个性差异,进行精准指导与训练,切实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作文是语文的半壁江山,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一学期作文训练下来,常常收效甚微,后进生难得长进,中等生难有突破,优生难显其优势。
能不能探索出一种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课堂教学模式呢?教师一对一地对每位学生进行辅导,这样做对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无疑是有效的,但教师的时间和精力毕竟是有限的,因而还必须寻找其他的方式。
在平时作文教学训练中,我们尝试一种“因材施教”作文课堂教学模式。所谓“因材施教”包含两层含义:针对考纲进行针对性教学,针对不同学生进行分类指导。
高考考试说明明确阐述:作文考试的要求分为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分别占40分和20分。作文评分采用两级评分标准。需要说明的是发展等级有四项16个评分点,采用一点评分法,也就是说,有一点突出就可以得分,甚至得到满分。这一点是笔者试图尝试的 “因材施教”作文课堂教学模式的内容依据所在。也就是说,写作不仅重在积累,更重在专项技术操作训练上。
首先,审题专项训练。看懂材料,明白要求,是审好题的前提。不光是话题,还有命题者给出的种种暗示。教师应指导考生学会看完看透材料,因为命题者本身就提供一些角度,提供一些思路,或者材料本身有较强的指向性,只有审好了题,才能切入自己能驾驭的角度。
其次,议论文素材积累专项指导。写作这一块,增加“论据充实”的要求,导向性非常明确,更加强调了写议论性文章要“言之有物”,做到论据充实,有说服力。教师可以尝试每周或每两周用一节课时间安排音像资料的教学,指导学生观看,具体内容如,央视“百家讲坛”“财富故事会”“人物”“世界周刊”“新闻周刊”“感动中国”等节目;还可以鼓励学生适时添加一些自己熟知或喜好的材料,指导学生及时归类整理,在写作实践中吸收消化。
再次,文采专项训练。作文中如出现几段精彩段落,甚或一两句经典语或个性化的感悟,都会给考生带来益处。引导学生多看一些美文,多储备一些文化类、哲理性警句名言,以形成一定的文化和思想积淀,并在写作实践中加以运用。
以上是课堂作文教学“因材施教”的一个方面:即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依据高考作文要求,瞄准考纲,各个突破,加强专项教学与训练。
然而我们不要忘了学生个性是存在差异的,学生的写作能力各有高低。“因材施教”更注重根据学生在不同方面的能力水平来组织相应的教学。
一、针对学生个性存在的差异,把学生的写作能力进行适当归类,组成不同的学习小组。
按照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划分,作文能力相对较好,在班级的比例大致10%;作文能力较差的比例大致15%。剩下是集中在二类到三类水平,在班级所占比例最大。高三作文训练,如果从全局考虑,重点肯定是中等生类,难点是后进生。
在“因材施教”作文课堂教学模式下,同一堂作文教学课我们不再一锅烩。而是采用“各个击破”的战术。优生类在教室里按要求写作文;后进生在教室里仿写优秀作文,把中等生调出教室,交流作文,听讲作文,在课外完成布置的作文。这样做使学生在相互影响中各方面都有所发展,同时也弥补了教师时间和精力有限的不足。
二、找准不同层次学生的突破口,采取针对性措施。
(一)对于后进生的作文辅导,是老师最感头疼的事。后进生的突破口是写作的信心和兴趣。若能够专门对他们进行引导和帮助,使他们树立信心,迎头赶上,突破及格分是可以的。如何提起后进生的写作信心和兴趣?
后进生动笔信心明显不足,所以先要让他们敢下笔。指导后进生一定不能急于求成,否则结果往往适得其反。可以给议论的题目(也可以考虑一些最新新闻素材)让他们放开了写,什么都可以写。大致用2-3个月来调动他们的信心。三个月之后再加入点拨,用心指导。只要信心和兴趣培养起来,以后基本的议论文写作就比较好办了。可以降低写作难度,一篇作文实现一个突破就好了。比如说做到卷面的整洁、语言表达通顺、审题立意不偏离,及格就没问题。对后进生,一般不写评语,只是偶尔加一句两句表扬和鼓励,批语中从不指出毛病和缺点。而是教会他们自己给自己的作文写评语。学生会写评语,自然知道写作失误在什么地方,他能够找准失误点,就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二)对于优生,重点是思路的拓展和语言运用技巧,同时要避免作文中的低级错误,这是得高分或满分的关键。落实到平时写作训练中,可以注重“不完全作文”训练形式。例如,给优秀高考范文补写出开头或结尾、给一个观点鲜明的分论点另外举1到3个正反事例、用诗歌或警句结尾或开头、给材料写审题立意的提纲等等。对优生,作文可以没有课外作业,但平时的课堂训练比考场要求更为严格。一般要求每个学生一节课要写10个左右的题目。高三一年下来,优生训练过的作文题目实现量变到质变的突破。
(三)中等生作文潜力是巨大的,但同时长期以来中等生的写作素养是薄弱的。所以要突破,定的目标要得当,落实是关键。高考作文60分满分,中等生以42分为目标则可,千万别要求他们向一类卷看齐,不现实,也会造成更大的打击。42分怎么拿?这就要根据高考作文的评分标准,针对每个中等生平时作文失分的情况,制订每个学生针对性的改善训练。老师要落实到每个人身上。古人说文章不是写好的,而是改好的。中等生作文教学的重点不是教他怎样写好文章,而是教他如何避免写作中的错误。除自己评改外,有时也让他们互相评改。有机会的话,让他们把优秀作文当课文来讲是对他们的最大鼓励。“作者”自己备课,自己登台解析他自己的立意、构思、写作感受、经验与教训等。这有很多好处:其一、学生感觉亲切;其二、“作者”心里喜悦,写作的劲头会更足;其三、读写结合更紧密。
综上所述,在作文教学实践中,采用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依据考纲,根据班级学生实际情况,加强针对性训练与指导,各个击破,精准辅导,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在原有写作基础上得到提升,在高考考场上应对自如。
参考文献:
1、俞发亮《高中议论文课时写作教程》(ISBN978-7-5496-0471-5)
2、 吴春来《议论文写作五步联想法》(ISBN9787811336146)
3、《打造中学优质作文34讲》(吉林出版社,ISBN9787503851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