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分层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日期:2018-06-21          阅读:2225          作者:魏健康

分层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福建省南安市华侨中学 魏健康

  本文发表在《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2017年52期

 

摘要:分层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我国教学体系中的因材施教原则。具体指教师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归类的方法实现区别对待,从而使学生的整体学习水平达到一致的教学方式。相对其他学习阶段而言,高中时期的数学学习难度比较大,在这个前提下,很容易使不同基础的学生成绩出现两极分化状态。因此,我们在数学教学中有必要采用分层教学模式,从而提升高中数学教学的效率。本文旨在讨论分层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以期为高中数学教学提供更多的参考方法与建议。

关键词:分层教学;高中数学;优化策略

引言:新课改改革对高中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教学模式显然不能满足当前数学发展的基本要求。而分层教学模式的广泛应用,不仅能大力推动高中数学教学的发展,同时也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取得更好的学习成果。

一、分层教学模式的基本原理

具体说来,分层教学模式并不是一个崭新的概念,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孔子就曾提出过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能力差异而采用比较合适的教育方法,这种方法我们称之为因材施教。从根本上来讲,因材施教的理论与分层教学模式存在一些差异,因材施教模式,主要应用在现代教学体系之中。在新课改教学方针的指引下,我国教育界很多专家对分层教学模式也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探讨与研究,提出了更多新的学术观点和新的理论。分层教学模式,从本质上来说是为了实现整个机体学生成绩的提升,而将教师的精力进行合理支配的过程。简单的分层教学模式可以把所学知识根据学生的掌握程度划分为三个等级,第一等级代表掌握程度比较扎实的学生,他们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比较好;第二等级,代表掌握程度我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第三等级,就代表学习程度比较差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第三等级的学生作为重点辅导对象,当他们掌握扎实之后在开始新的课程学习。

二、高中数学教学分层教学模式的具体应用

(一)以学生主体为对象使教学目标层次化

在教学中,最常见的应用手段就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分层教学模式。总体来说,在高中学习阶段学生所要学习的内容比较庞杂而且所涉及的数学理论知识也较多,需要学生进行整体性思考。通常说来,教学目标可以分为识记领会、基础应用以及综合应用,对于在学习中基础比较差的学生需要采用个别辅导方法。比如,在对《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讲解时,根据分层教学法所设定的教学目标如下: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只要求其对柱体、椎体、台体的体积和表面积根据公式进行计算即可;对于学习处于中等阶层的学生,需要在掌握基本运算的基础上能够对柱体、锥体以及台体体积与表面积之间的关系进行联系,能够独立完成所规定的系统作业;对于成绩非常好的学生,就需要要求除了掌握基本计算之外,还应能够掌握柱体、锥体与台体之间的转换关系以及台体体积公式的推导,在应对复杂的综合题时要学会灵活运用对其解决。

(二)课堂教学层次化

实际上,课堂教学是一个双向互动的平台。老师在这个平台中进行知识的传授,而学生在这个平台中需要接受所学习的知识,同时对自己感到比较疑惑的地方大胆提出。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需要对问题进行分析并努力解决,因此我认为分层教学实施的关键依然是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老师除了要完成所规定的教学目标之外,还要兼顾到不同程度的学生,让所有学生在课堂中都能够学习到相关知识。针对这些问题,通常都是以中等层次学生为基准同时兼顾长期非常优异的学生和学习程度较差的学生,在实际教学中进行教学指导。例如,在《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教学中,教师可以把课程分为具体以下步骤:首先,导入新课。导入新课的目的就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极大兴趣,基于此的教师可以采用创设情境的方法引导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其次,对新知识的探究。在每节课上课前,教师应该让学生提前进行预习,那么在上课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自由分组进行讨论。让学习程度较好的学生根据亲身感悟和经历,在老师的良好之下完成公式的推导过程,那么其他学生也对公式的推导过程有了具体了解;然后,排难解惑阶段。教师针对从特殊到一般的方法,要求学习程度排在中上等的学生对空间几何体表面积和体积公式的本质能够抽象概括出来,在此基础上充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针对数学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只要求他们对其能够掌握结果;最后,例题运用阶段。在这个阶段中要求程度比较好的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一题解答,而对于成都一般和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应该在教师的带领下完成例题解答过程。

(三)布置作业层次化

通常,教师在对一个基础知识和相关概念进行仔细讲解后,为了使学生能够对所学知识掌握的更加牢固,需要学生做相关的习题进行充分吸收。那么,就不能忽视布置作业这一块。当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需要布置不同层次的作业,从而对学生在课堂中所学习的知识进行深入巩固。比如,要求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完成课后的基础练习题;要求成绩徘徊在中等的学生,不仅要完成课后的相关练习同时还会独立解决一些比较简单的综合性题目,从而提高其基础;对于学习成绩非常好的同学,应该在完成基础作业上多做一些综合性比较强的题,要求其能够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教师所布置的作业,要确保学生能够在半个小时之内完成,作业量不能过大,不然就增加了学生的负担。比如,在《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中,就把课堂教学作业分为基础题、巩固题、拔高题三大类,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就完成基础作业题即可。比如“把球的表面积扩大到原来的四倍,那么相应体积能扩大到原来多少倍?”,;学习程度中等的学生需要完成基础题目和巩固题目,比如,“在三棱锥abcd中,ae⊥底面bcd,ab=5,里面bcd是一个边长为四的正三角形,那么三棱锥abcd的体积为多少?”;优等生就需完成诸如“在四面体的六条棱中,其中有五条棱都等于b,求该四面体体积的最大值,当体积为最大时,它的表面积是多少?”通过分层学习方式,针对学生的实际学习程度充分调动积极性!

四、总结

通过以上论述,我们了解了分层教学模式的基本原理,也了解了高中数学教学分层教学模式的具体应用。在分层教学模式指导下,需要对学生不同个体差异认真对待,从而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陈鑫.高中数学分层教学模式的应用分析[J].生物技术世界,2014(03).

[2]邱进凌.分层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经济信息,2015(23).

[3]张应军.浅析分层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