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演示实验教学的运用

【日期:2018-06-21          阅读:2503          作者:出真真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演示实验教学的运用

福建南安市华侨中学  出真真

本论文发表在《教育现代化》2016年2月第3卷第3期

摘 要:在高中众多学科中物理学科属于基础学科,是一门通过观察和实验进行学习的自然科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实验演示进行教学可以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而研究目的是为了让教师更清楚的认识到演示实验在教学中的重要性,从而不断强化自身演示实验的技能,更好的应对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难点。本文主要针对高中物理教学中应用物理演示实验开展教学的方法和策略进行了分析,希望为高中物理教学采取演示实验教学提供帮助。

关键词:物理实验;教学难点;教学设计

时代的发展促进了教育部门对教学方式的改革和创新,现如今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用于当前社会的发展,需要创建以自主、合作和探究为重心的全新教学方式。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将演示实验广泛运用到教学中,重视学生的体验,锻炼学生自身的科学素养。科学探究特别是物理实验需要先进行观察,再进行演示,最后是学生进行实验,这样能够使学生对物理事实获得具体明确的认识,这是理解概念和规律的必要基础。观察和实验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起学习兴趣,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要大力加强演示和学生实验 [1]。”

一、问题的提出

中学物理教学普遍存在“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局面,物理真的难学吗?为什么不少中学教师、学生为如何教好、学好物理而头疼?通过大量调查研究显示,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金钥匙”,演示实验可直观、形象地解释物理教学中学生难以理解的抽象知识点;也可生动、有趣地解决学生对物理学习兴趣不高的问题。“现行高中物理教材编入的演示实验,学生实验比以前有所增加。对实验的要求也进一步提高,在总课时减少的情况下,学生实验课时数占总课时的比例有较大的提高”[2]。几乎每节课都要做实验,真正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本文主要针对高中物理教学中运用演示实验的方法解决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难点,让教师更深刻的认识到演示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从而强化自身演示实验的能力,有效解决教学中出现的各种疑难杂症,同时也为物理课程改革提供有利借鉴,为长期处于教学环境下的一线教师和相关人员提供一些思路和教学参考,最终达到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和健康成长。

二、演示实验与物理教学难点的概念界定

1、演示实验。根据当代教育思想和现行新课程理念,我们可以认为演示实验是教师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把要研究的物理实验现象展现给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渗透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思想,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启发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让学生获得感性的认识,并与学生协同合作、共同分析讨论有关实验现象,最终指导帮助学生归纳得到实验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一种实验教学方式。

2、物理教学难点。当前在实际物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教学难点主要分为两方面的含义:其一,物理教学中真实存在的很难解决的问题,比如:学生学习情绪和行为问题、教材编排学生难以接受理解问题、学生学习受到各方面因素限制问题等等;其二,学生自身具备的文化程度与实际学习的知识之间存在差异导致学习中出现难理解易混淆现象。那么,如何利用实验突破物理教学中的难点?如何利用演示实验达到高效课堂?如何利用演示实验为学生创设思维台阶?如何使用自制教具的演示实验方法克服课本已有实验的不足?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克服教学在时间空间所受的限制?这些利用演示实验突破物理教学难点的研究却鲜有满意的回答。

三、运用演示实验突破高中物理教学难点的方法与途径

1、演示实验创设情景,突破学习物理兴趣不高的难点。在学习物理学科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是学生从思想上排斥物理,觉得这是一门非常难学的学科,怎样合理解决学生对物理学习兴趣不高的问题。通过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发现,合理运用演示实验创设情景教学能够解决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兴趣不高的问题。

2、创设思维台阶,化解物理知识本身的难点。物理概念、规律通常抽象晦涩,学生难以理解。因此本文提出运用演示实验在学生建构物理知识时,为其创设思维台阶,降低难度,化解物理知识本身难以理解的难点。例如:[ 案例一 ]《自感》。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自感现象摸不着,看不到,自感现象的概念理解成为物理教学中的难点,为此,设计一个演示实验的小游戏,可以使学生切实感受到自感电流的存在,从而建构自感的物理概念。当一个线圈中电流变化时,它产生的变化的磁场会在另一个线圈中激发出感应电动势,那么在线圈自身会不会激发出感应电动势呢?带着这个问题,接下来做一个非常有趣的实验——千人震实验。介绍装置:2 节干电池,1 个线圈,与开关构成了 1 个回路,在线圈的两端引出 2 根导线,15 位学生手拉手按如图 1 所示方式并联在线圈两端,旁边的 2 位学生分别握住裸露导线的两端,人体接入电路的电路示意图如图 2 所示。教师闭合开关,学生没有触电的感觉,很高兴。实验结束,教师迅速将开关断开,学生猛跳起来,有触电的感觉。

 

 

 

图1 千人震实验

图2 千人震实验电路示意图

 

 

 

 

 

开关闭合时,加在人体两端的电压约为 3 V,所以没有触电的感觉。开关断开瞬间,流过线圈的电流突然减小,则穿过线圈的磁通量也突然减小,根据电磁感应定律,线圈中就会产生感应电动势,较高的自感电动势使人有强烈的触电感觉。由于线圈本身电流发生变化,使得线圈自身产生感应电动势的现象,我们把它叫作自感现象,产生的感应电动势我们就称为自感电动势。

四、结语

想要提升高中物理教学的质量,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可以在物理教学中采用演示实验教学,这样能够将物理教学中的难点有效解决。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难点都可以通过演示实验突破,所以,还需要教学研究人员不断的创新、探索,形成一个完整有效的体系,为物理的新课程教学改革作一些积极有益的探索。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 [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2] 黄胜胜 . 运用实验突破高中物理教学难点的教学设计与实践 [D]. 甘肃 : 西北师范大学,2007.